職場不法侵害事件預防與調查
Workplace Misconduct Prevention and Investigation
當勞工在執行職務時遭受他人行為的不法侵害,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雇主需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保護員工。此外,《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3第2項要求,員工人數達10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需依勞動部公告的「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來進行預防與處理。

職場不法侵害宣導活動旨在提高員工對職場安全及不法侵害防範的認知,建立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此類活動通常針對勞工可能面對的身體或精神上的不法侵害進行教育,並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與求助途徑。
職場不法侵害的認識與識別
介紹職場上可能發生的各類不法侵害行為(如暴力、騷擾、歧視等),幫助員工辨識不當行為及其潛在風險。
防範措施與應對技巧
教育員工如何預防不法侵害,並提供實用的應對技巧,包括如何保持自我保護、如何應對職場暴力、性騷擾等行為。
法律知識與勞工權益
讓員工了解相關法律,如《勞基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及《性別工作平等法》,確保員工知道在遭遇侵害時的法律權益與維權途徑。
投訴與支援系統介紹
詳細介紹企業內部的投訴機制、協助系統,以及如何向外部機構尋求幫助(如勞動部、勞工局等)。此外,會介紹公司內部可提供的心理輔導服務及支援系統。
什麼是職場不法侵害預防與處理機制?
是一套幫助企業建立預防、處理職場不法侵害行為的完整系統,保護員工身心健康,確保工作環境安全。
主要內容:
預防機制
制定防範政策與行為準則。
定期員工教育與培訓。
創建尊重、零容忍的企業文化。
事件處理機制
設立匿名投訴通報系統。
清晰的事件處理流程與應急措施。
調查與協處
成立專業調查小組(律師、心理師、職護專家)。
提供受害員工法律與心理支持。
處理不法侵害事件並對違規者進行懲處。
改進與監督
定期檢討與更新防範措施。
內部審核,符合勞動部規範。
外部調查專家的角色
獨立性:不屬於公司內部的利害關係人,能確保調查公正客觀。
專業性:具備性騷擾防治、組織心理學、法律、調查技術的背景,熟悉程序正義與勞動法規。
可信度:調查報告能提升內外部信賴度,避免公司被質疑「護短」或「調查偏頗」。
調查範圍與服務
案件調查:受理並調查職場性騷擾、霸凌、歧視等事件。
訪談與蒐證:訪談當事人與證人,蒐集文件、訊息紀錄、監視畫面等。
事實釐清:重建事件經過,確認是否違反法律或公司規章。
法律與政策對照:比對行為是否觸及性平法、勞動基準法或職安法等規範。
調查報告:提出調查結果、分析、建議處置。
心理與情緒支持
心理諮商資源:提供心理師諮商,協助受害人處理創傷、焦慮、憂鬱。